擁抱心人物:醫療諮商在做什麼,怎麼陪著家人走過人生最後里程?-專訪 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擁抱心人物:醫療諮商在做什麼,怎麼陪著家人走過人生最後里程?-專訪  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編輯部$

編輯部$

2023-03-10更新

2022-12-08發佈

擁抱心人物

# 心理治療

# 心理諮商

梁惠君諮商心理師 投入醫療諮商多年,在醫療場域中看遍人生百態。人在面對生病和死亡,會是怎麼樣的心情,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醫療諮商在做什麼?

  • 受訪者: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 採訪者:張誌閔 諮商心理師

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投入醫療諮商多年,在醫療場域中看遍人生百態。人在面對生病和死亡,會是怎麼樣的心情,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心理師又在生與死之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讓我們透過 梁惠君諮商心理師 的分享娓娓道來。

一、你知道醫療體系中有心理師嗎?心理師的角色與功能

醫院體系中,精神科內的心理師,協助心理疾病案主們進行心理衡鑑與治療。那你知道其他科別中有心理師的服務嗎?如神內外科、神經外科、家庭醫學科、血液腫瘤科、復健科、兒童心智科或安寧病房,都可以看見心理師的蹤影。

人在面對疾病時,情緒會受到影響。小至感冒不舒服脾氣暴躁,大到癌症重大外科手術。人們都可能因疾病確診、醫療處遇、乃至癒後生活改變過程,有著難以消化的心情鬱結於心。

醫療諮商在臨終關懷、居家照顧、病後適應上,協助人們面對疾病時各種心理調適與支持。陪著生病的人一同面對疾病未知,勇敢挑戰復健過程的艱難,甚至是藥石罔顧必須面對死亡時的最後一程。梁惠君諮商 心理師 深知,無論有多少人生閱歷,對每位病人和家屬來說,面對疾病都是一條艱難而未知的道路。

二、生病的身體,無助的心情

人們生病時會帶有情緒,憤怒、疑惑、自責、挫折。這些情緒源於疾病的「意外及未知」、「身邊他人的不理解」,或者因為長期疏於對自己身體的照顧,以致身體出了問題而不自知。

突如其來的疾病意味著身體發出警訊,讓原本的工作無法進行、日常起居需要他人協助,還有未來不知會變得如何感到擔心。這時身邊親人會以其想像的疾病樣貌,要求當事人如其所願──好好復健、好好吃藥、不要想太多、聽醫生的話。尤其是久病的家庭,家人與照顧者時有衝突,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家人這些期待的內在意涵是,好希望回到沒有生病前的日子。但卻忽略當事人比周遭他人更千百萬分地渴望著──沒有生病該有多好。花了無數金錢,試遍所有可能,這個家庭、家人、以及生病的人,又該有多難過挫折。

三、心理師怎麼陪伴生病的人與遇病的家?

我們會發現,在面對醫療問題時,這些情緒存在於我們曾遇疾病的歷程中。帶著這些情緒,我們很難有多餘力氣面對疾病這個大魔王。

這時 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會溫柔關心地詢問患者生病的歷程,吃睡如何,從生活狀況了解,也做初步的評估。傾聽他對於生病有什麼想法,讓情緒出來。覺察情緒的流動、感覺身體的疼痛,疏導消化卡住的情緒,釐清這些情緒是怎麼來的。才有辦法好好看見,接下來該怎麼辦,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知道是什麼造成負面情緒:可能是他人的壓力、自己的擔心、對未來的恐懼,這時候情緒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半。當理智認知功能可以運作,個案是知道該怎麼做的。無論結果是好或不好,我們都要一起學習去面對。

四、陪著家人走最後一程:臨終照顧與病主法

梁惠君諮商 心理師 分享到在十六歲那一年,遭遇母親癌末驟逝,當時年少的他,只覺得媽媽怪怪的,卻來不及好好道別,什麼都沒有機會為她做,留下心底最深的遺憾。或許在當時,就埋下與醫療諮商的緣分。

成年後踏入諮商領域,因緣際會接受醫療諮商訓練,跟著醫生巡房、帶領病友團體,進入聯醫醫療團隊,做入家心理服務,陪伴病友與家屬面對疾病。

要做出醫療決策、拔管、放棄急救、動不動手術,內心會有很多衝突,是不是我不孝?做得不夠好?怎麼做才是最好的,甚至是自責自己害死家人。如果有一位與無數病友走過病程心理師的陪伴,或許會有機會減少一點點遺憾,告訴你你已經盡力了。

面對疾病與死亡很不容易,我們都害怕死亡。怕我不存在,再也看不到親愛的家人,再也看不到世界。因為太害怕,所以用逃避的方式面對。貪生諱死,這也是我們華人文化下常見的思維。盡可能延長壽命,但卻忽略當事人意願,以及身體的自主。

面對可能遇到的疾病,如果能先做好準備,是幫助家人也幫助自己。一是透過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寫下「預立醫療決定」;二是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這些都可能在面對重大醫療時,幫助家人及當事人做出決定。

五、世事有常而人生無常

面對疾病,沒有人能做好準備。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認為,我們能做的,是以「無常」的心態去面對。

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意指自然間自有其運作規律,不因善惡而改變恆有的規律。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需順應天道的規律,生死更是不變的常規。

世界有其運作的規則,然而人生無常,我們甚至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佛教有著無常概念,《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唯有體悟接納世事變幻無常,才能不陷執念,捨得下放得開。

一個人晚年會如何走,取決於身心靈的穩定程度。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遇過很多臨終之人,心有罣礙,那最後階段難免受苦。人的情緒貫穿生命全程,讓情緒隨著時光進程流動,將身體歸還原初的起點與終點。放下你的身體,讓他回去本來的地方。

唯有相信,苦會過去,讓改變發生。活得清清楚楚,走得明明白白,這就是所謂的善終。

梁惠君 諮商心理師 與擁抱心理諮商所,期許每位經歷疾病與人生轉折的朋友與親屬們,都能勇敢面對挑戰,坦然自在不帶遺憾地走過一生。

👉 線上聆聽《擁抱心人物:醫療諮商在做什麼,怎麼陪著家人走過人生最後里程?》Podcas

318434801 571658608103724 3351375071938968076 n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4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