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當自己的教主!

勇於當自己的教主!
顧浩然

顧浩然

2023-12-21發佈

心理諮商

# 台北心理諮商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商

在大學院校服務的這些年,與年輕人談話的經驗中,我常感受到,他們儘管面臨很大的生活、課業壓力,及對未來感到茫然,但依然很努力地面對,讓我很感動,也很心疼。 同樣地,也感受到當他們面對身邊同儕所擁有的,生活樣態的豐富性,然後再想想自己的欠缺,心裡面隱隱然地自慚形穢的無奈及焦慮感。

快速跳轉目錄

  1. 勇於當自己的教主!

勇於當自己的教主!

  • 原文刊載於《張老師月刊No.552,2023年12月號》

在大學院校服務的這些年,與年輕人談話的經驗中,我常感受到,他們儘管面臨很大的生活、課業壓力,及對未來感到茫然,但依然很努力地面對,讓我很感動,也很心疼。

同樣地,也感受到當他們面對身邊同儕所擁有的,生活樣態的豐富性,然後再想想自己的欠缺,心裡面隱隱然地自慚形穢的無奈及焦慮感。

前陣子,有位準大學生因為擔心自己買便宜車款會被嘲笑,所以要求父母一定要買某輛訂價較貴的機車,而鬧上新聞。這則事件正也反映了年輕人,由於正處於重視同儕關係的年紀,所衍生渴望融入他人、能成為同個群體的心情。

「想跟別人一樣,也想跟別人不一樣」的矛盾心情

年輕人 這種「我不能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心態,反映著的是,內心對孤單的害怕、不希望被排擠的心情。但,他們也同時「想要自己與眾不同」。這種既想要「我也有別人有的」與「希望自己是特別的」糾結,常常讓他們陷入了矛盾的情緒中。

對年輕人而言,他們重視同儕關係往往更勝於與自己父母的親子關係。因為不想被人笑、不想被比下去的自卑或好勝心,促使他們再怎麼不足,也要努力跟上身邊的人。麻煩的是,因為心裡的空,更讓他們只能追求更多外在、看得見的東西,來填補心裡的空。但由於這份只是建立於外在的物質或聲量的擁有層次,卻不是建立於內在的自我認同,就會如無底洞般,怎麼也填不滿

也有人說,在現在自媒體、社群媒體蓬勃發展、鼓勵展現自我的時代,為了追求流量、更多的按讚數,似乎也讓愈來愈多年輕人價值觀變得愈來愈扭曲。 這的確是個隱憂。

找回個人豐富的生命力

於是我們不免要問:我們當如何協助年輕朋友,判斷自己與同儕的互動關係,是正常社交還是不知不覺地已被扭曲?進而提昇自我覺察能力,並且量力而為?協助年輕朋友,建立正確、合宜的價值觀?

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選擇與作為,背後都有很多層次的原因。就像冰山。

每一個選擇或決定、作為,都反映著我們內心的想法、感受、期待,和內在的渴望。最後,也是最深層的問題,就是衝擊著我們內在的自我價值?愈是自卑的人,愈是需要外在的認可,來把薄弱的自我價值撐起來。

關於價值這件事,首先,或許,我們可以思考,「價值」與「價格」二者的不同。我喜歡一個比喻。衣服,主要是拿來穿的,我們不可能衣不蔽體。但衣服有貴的,也有便宜的。無論是貴或便宜,都是外在的價格。但都無損於衣服原來的價值所在。但很多人,可能都誤會了價值與價格的意涵,認為,價格貴的,就代表有價值;反之,便宜的,就沒有價值。

就像,一般錶可能只要一、二千元就很好用了,但有人可能想買Apple Watch,因為它很酷、很炫,也或許功能很多。但它的價格並不便宜,對一些人來說,要買它,終究是個負擔。又如,車子是拿來代步的,是拿來方便我們比較快地從甲地到乙地、節省我們等候大眾運輸交通時間。

但內心自卑的人,卻想著透過買一輛很炫、卻昂貴、非自己的經濟條件可以輕鬆負擔的車子,來襯托自己的價值。事實上,我們 很多的外在行為,其實都是我們內在價值的展現

比如說,一個人在同儕之間表現出的討好,它的內在資源是一顆關懷的心、敏銳的觀察力,及願意配合的體貼。

把價值用在自己的身上

關懷、敏銳及體貼,就是當事人所擁有的內在價值。只是,當事人把這份價值用在他人身上,卻沒有用在自己身上。以致於,讓這個自我價值,被他人視為是廉價品,甚至,因此被人忽略或漠視。然後呢?討好者轉而質疑自己不夠好,自我否定與批判。卻忘了,自己所付出的關懷是值得被珍惜的。

其次,我們要小心的是,追求社群媒體的認同或流量,很容易就會在不自覺中「上癮」。那種感覺,就像是一些藥物成癮者,一旦上癮了,當想要卻得不到時,就會變得很焦慮不安、脾氣可能會很躁…。

由於社群媒體的影響,使得認同變得很廉價。只要我po上的訊息有人按讚,就誤以為自己是被喜歡、被認可的。但事實卻是,它可能只是閱讀者一個簡單的動作罷了,但未必有很認真的閱讀或回應。一個真正在意彼此關係的人,相信是會給予更多的回應,甚至,就會私下詢問及關心。

「流量」不必然等於「認可」,它是一種迷思

按個讚,可能只是傳達「哦,我看了。」但相對而言,願意給予較多回應及關心的,則意謂著彼此的闗係較深。

量力而為,才是最舒適的狀態

相較之下,自然是後者,在關係上較可能踏實些。

面對這個大環境充滿著許多的攀比、比較誰擁有什麼、擁有的較多…的氛圍,如何量力而為,實在是個必須學習的功課。量力,究竟量的是什麼力?自然有幾個部份:時間與金錢,還有,我們自認的對與同儕或他們間關係的想法及評估。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我們把多少時間放在一件事上,自然,能夠給另件事的時間就會減少。好比,如果我們必須打工,那麼,可能趕報告、睡眠時間就會減少。我把時間多放在滑手機、看臉書、line、IG上,與他人實體面對面相聚的時間就會縮短。

金錢也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把所有想要的東西都拿到手,所以,只能做出選擇。我們想要跟同儕擁有一樣的東西,但,我們的能力夠嗎?如果不夠,卻依然想要,那勢必可能就需要打更多的工、賺更多的錢,那麼,我們的休息或花在課業上的時間,則又要減少了。那樣,划得來嗎?

我們都是有選擇的

我們都是有選擇的,人際關係更是。

我們得評估自己與他人間的關係深淺,來決定我們要放多少心力在對方,及彼此的關係上?關於這點,可能不盡然只從自己的角度及認知出發,而是需要去了解:了解對方的想法、價值觀,及對關係的期待。

也就是:「你要什麼」、「我要什麼」及「我們要什麼」?

前兩者,都是從個人角度思考,而第三者則是回到彼此的關係。我們是不是都可以接納彼此的不同?又如何經營我們的相同?

我想起聖經的話:「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換言之,我們怎麼選擇都不是問題,而在於,我們需要問自己:我做這個選擇是為了什麼?在做選擇前,我們需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思考「我的選擇是什麼?」「為什麼我要做這個選擇?」「它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總是說,不要去比較。但如果沒有比較,就可能不會有所成長。所以,比較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是怎麼看待比較?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

所謂,「有為者亦若是」,但這句話,並非放在我們擁有的多或少,更無需要因為我們看似擁有的少,而自我眨抑。如果,比較,是給我們的一個自我期許,成為努力的動力,那不是壞事。但如果,比較後結果,是拿來自我評價,甚至自我批判,那麼,比較,只會耗損我們的能量,不僅無助於我們的成長與進步,更可能讓自己更沒有自信,變得過於在意他人看法,而不時處於不安及焦慮情緒中。

至於價值觀,是否有對錯?我覺得,倒也不用把價值觀放在好壞、對錯的天平上去看。或許,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它,合適我嗎?有人追求名牌,但這個名牌合適我嗎?不合適,硬是要擁有它,只會讓我們在擁有的過程中,付上很大的代價,不確定是不是值得?如果不合適,我們就無需附合,更不要去刻意追求;而如果覺得合適,那麼它或可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這句話是很真實的。

即使是雙胞胎,也都有所不同。

我們因相同而連結,因相異而成長

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爾女士說:「人們因相同而連結,因相異而成長。」我們會與人連結,必有相同之處,例如,相同的價值觀;但我們也會因為不同,而擴展了更多的視野。所以,面對我們與他人的不一樣,何妨帶著欣賞的眼光看待對方,但無需因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而感到自卑,我想,這都會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不斷地檢視及調整之處。

「你好,我也很好。」我們都有相同的好,也有相異的好。

111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如何陪伴身邊的性侵害受害者? - 致社會大眾
追逐愛情的永恆少年/少女—感情關係成癮(成人篇)
當親愛的家人自殺,自殺遺族可以怎麼辦?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4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