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要求伴侶和小孩要完美嗎?

你會要求伴侶和小孩要完美嗎?
楊漢章

楊漢章

2024-05-07發佈

心理諮商

# 伴侶諮商

# 婚姻諮商

# 心理諮商

有個專有名詞在描述這件事:他人完美主義。放在不同脈絡,就有不同的完美主義。在感情上就是「要求伴侶完美主義」(partner-oriented perfectionsim)。放在育兒教養上,就是「要求孩子完美主義」(Child-oriented perfectionism)。

你會要求伴侶和小孩要完美嗎?

有個專有名詞在描述這件事:他人完美主義。放在不同脈絡,就有不同的完美主義。在感情上就是「要求伴侶完美主義」(partner-oriented perfectionsim)。放在育兒教養上,就是「要求孩子完美主義」(Child-oriented perfectionism)。

有篇研究在探索育有三歲小孩的家庭中,對伴侶的完美主義和對小孩的完美主義,分別對伴侶關係和育兒的困難有什麼關聯(Piotrowski, 2020)。

研究上將完美主義分成「高標準」、「落差」、「條理」。因此,「要求伴侶完美主義」的概念拆解開來:

高標準」(例如,我希望我的伴侶在她/他所做的每件事上都盡力做到最好)

條理」(例如,我希望我的重要他人要成為一個有條理的人)

落差」(例如,我的伴侶最好的狀況,似乎對我來說永遠不夠好)

「要求小孩完美主義」概念拆解開來:

高標準」(例如,我非常需要我的孩子/孩子努力爭取卓越)

條理」(例如,我認為我的孩子/孩子應該有條理)

落差」(例如,我的孩子/孩子經常達不到我的期望)

研究結果毫不意外的部分:

1. 要求伴侶完美主義預測關係的問題;要求小孩完美主義預測了親職的困難。 (另一篇研究分開研究「要求自己完美主義」和「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對關係的破壞,發現「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對關係的傷害比較大)

2. 無論要求伴侶完美主義和要求小孩完美主義,真正關鍵的是「落差」,覺得對方達不到期待,是最有影響力的。

研究結果意外的部分(研究樣本是波蘭人):比起小孩的不完美,人比較難接受伴侶的不完美!!!!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對別人有完美主義,也就是需要思考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的議題?Yapko談憂鬱的著作提供一個醒腦的見解,然後更能區分需要期待有沒有被滿足,跟你這個人好不好是兩回事:

「切合實際的期望必須代表在你的需要和別人能滿足他人的能力之間有好的適配,同樣的在別人的需求和你滿足他們的能力之間的適配。」

翻譯自Breaking the patterns of depression

「你對別人的期待是否符合現實和合適呢?或許你對特定關係中的人的期待太高、太低,或是太無關聯。如果你的期待是不適合的或是不切實際,主要是因為它們是基於你想要什麼,而不是其他人能提供什麼,於是你讓自己陷入失望的圈套裡。如果你沒有認出你的期望不適合或不切實際,你將會只覺察到失望或是憤怒,因為你的期望沒有被滿足。

當你對你的期望沒有被滿足,形成一個解釋,你的推論最終會比是原先的是失望更讓你受傷。你可能是你責怪世界是個無法預測和無法管理的敵意環境。或是你可能藉由歸咎你沒有價值,讓你的需要未被滿足而責怪自己。很自然地,這增強了糟糕的自我形象,並且建立起會有更多失敗和拒絕的預期。你可以明瞭你對事情的解釋在影響你怎麼感覺和你做什麼上,有多麼大的影響力?這也是我十分強調要學習做準確詮釋的技巧的原因。

有些人嘗試對任何事情不抱期望,而保護自己不要經驗失望。你可以看出來這是個過度類化的知覺扭曲的例子嗎?為了消除這一點,掃除期望的潛在價值,是管理你自己較不實際的方法。更好的方法是學習對你的期待保持現實。如果你想要維持施與受平衡的健康關係,你需要在你和別人的關係中有些期待,你需要能對別人提出切合實際和合適的要求(你注意到我刻意使用「要求」這個字彙嗎?)。切合實際的期望必須代表在你的需要和別人能滿足他人的能力之間有好的適配,同樣的在別人的需求和你滿足他們的能力之間的適配。

一個個體能更滿足你所有的需要,以及你可以滿足他所有的需要嗎?「必須做到所有」這可能是不切實際的造成你或伴侶的負擔。這是由你和你的伴侶共同決定,哪裡需求最能在關係中滿足,那哪些需求最好在其他地方滿足。」

Piotrowski, K. (2020). Child-oriented and partner-oriented perfectionism explain different aspects of family difficulties. Plos one, 15(😎, e0236870. Yapko, M. D. (1998). Breaking the patterns of depression. Harmony.

FF

歡迎您與我們的心理師們一同擁抱心理、擁抱自己,擁有更棒的生命品質!

熱門文章

如何陪伴身邊的性侵害受害者? - 致社會大眾
追逐愛情的永恆少年/少女—感情關係成癮(成人篇)
當親愛的家人自殺,自殺遺族可以怎麼辦?

最新文章

mental hug logo

擁抱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33號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80160號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立案號碼 北市衛心字第XY01110079號

擁抱心理諮商所

02-8792-0568​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32號4樓

擁抱心理博愛館心理諮商所

02-2371-5808

mentalhugboai@gmail.com

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76號10樓之2

擁抱心藝心理諮商所

02-8791-0019

thisismentalhugs@gmail.com

114 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466號2樓

全預約制,請透過LINE@或臉書粉專私訊

Copyright © 2024 Mental Hug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Welly SEO